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09节
??“陛下,我大安多年以来,一直奉行以仁义教化天下人的原则,那西月国前些年虽然怠慢了我朝,未曾如期上京朝贡,但是两国多年来,一直相安无事,足以证明他们对我们大安,还是心存敬畏的,我们理应不计前嫌,重新接纳他们,展现我大安的宽容大度。” ??某些牵扯甚大的真相可以告诉正宁帝,但肯定不宜广而告之,让这些人都知道。 ??正宁帝也知道这点,所以他并没有说出西月国早就打算对大安图谋不轨,好在太子反应迅速,并技高一筹,才为大安避免一场大战的事。 ??“先帝待西月国倒是宽容大度,可他们不仅背弃先帝对他们的种种优待,拒绝上京朝贡,连确立王位继承人一事,都不再上奏请示我大安朝廷,莫非我堂堂大安,竟成了那些附属小国想来就来,想走想走的地方?” ??这番话的严重性,可谓是不言而喻,群臣纷纷道,“陛下息怒!” ??“只要你们别跟朕提,要待那些负我大安在前的邦国仁义、大度,朕就不会动怒,朕的仁义大度,只留给忠于我大安的百姓,绝对不会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。” ??户部尚书柯文青随即高声道,“陛下圣明!” ??工部尚书带着自家属下紧随其后,“陛下圣明!” ??每有异域小国来朝,都得户部出钱,工部出物、出技术,甚至有些时候还得出人才,两部可谓是苦其久矣。 ??此刻听到皇上掷地有声的表态,不再将仁义大度浪费在那些异域邦国身上,听在他们耳中,就相当于他们省了钱与物力,绝对是件值得可喜可贺的大好事。 ??出于本心,何广成也想给皇上歌功颂德几句,可他身为礼部尚书,看看自家那位被打击得十分沮丧的下属,也就是鸿胪寺寺正,他只能选择沉默。 ??正宁帝这才满意的点头,“我大安作为大国,在必要的时候,的确可以做些睦邻友好的事,例如救那些邦国老百姓脱离水火的义举,但在平日里,大家都挺忙的,相隔的距离又远,往来不便,就没必要给彼此添麻烦了。” ??没人知道正宁帝为何能将这种遍布心机的话,说得如此冠冕堂皇,但是听得出皇上的态度坚决,他们也就不好再纠缠。 ??与礼部和工部毫不掩饰的高兴相比,这些年来,存在感一直很低的鸿胪寺官员,对此表示非常失望。 ??除了部分官员还能在与草原蛮族谈互市,维护草原蛮族与大安之间的交易往来上出些力,或是随大安船队出行外,其他大半官员都处于半失业状态。 ??学习或教人说那些异域话,翻译一些异域文字,就是就他们用来打发日子的主要工作。 ??下朝后,鸿胪寺正找到礼部尚书,一脸不解地问道。 ??“大人,这西月国作为我们的附属国,多年不来朝贡,如今好不容易又来了,就算宫里对其不满,我们也完全可以趁机好好敲打一番,这般直接拒见,岂不显得我们有失大国风范?” ??而且他对顶头上司在朝堂上没有支持他的行为,心中也多少有点意见,这毕竟是关系到他们鸿胪寺与礼部的大事。 ??何广成确定正宁帝不是一位无的放矢的人,还在暗自思索正宁帝在朝堂上说得那番意味深长的话。 ??此刻听到手下的疑问,只是漫不经心地顺口回道。 ??“难道你们至今还没看出来,朝廷不养闲人吗?” ??听到这话,鸿胪寺正一脸惨淡地回道。 ??“下官就是因为看出来了,才会这般努力想为我们鸿胪寺多争取些任务,可是……大人好像并不赞成?” ??何广成瞥了他一眼道,“你想争取,也得看皇上愿不愿意给机会,既然是皇上已经打定主意的事,你还要跳出来,那就不叫争取,而是与皇上作对!” ??鸿胪寺正赶紧回道,“下官不敢,下官绝对没有忤逆上意的想法。” ??“嗯,为免再出现这种情况,本官今日就点拨你几句,在朝廷不养闲人的情况下,鸿胪寺的大半人手一直闲着,陛下没有裁减人不说,还会不时的往往里面增员,还总要求你们要学习那些异国的语言文字,足以证明你们只是暂时闲着,养着你们还另有大用,应当与你们学习的那些异国语言文字有关。” ??听到礼部尚书的这番分析,鸿胪寺正顿觉有种茅舍顿开之感,满脸钦佩的拱手致谢。 ??“多谢大人的提点,听您这么一说,下官这心里注踏实了,回去后,一定会要求他们在学习那些新语言和文字时,万不可怠慢。” ??何广成满意地点点头,正觉对方孺子可教,就听对方随后又低声问道。 ??“大人,朝廷这是不想再应付之前的那些小国,打算换一批吗?” ??何广成没好气地回道,“什么换一批?鸿胪寺会变得如此落魄,说到底,还是因为你这个寺正的思想太过陈腐,一心只想着鸿胪寺过往的那些工作内容和模式,你就不能仔细想想,认真总结一下,近些年来,你们部里有机会立功表现的官员,都在忙些什么?” ??被上官训斥的鸿胪寺正此刻一脸的委屈和无奈,小心回道。 ??“大人,他们都在忙着帮人谈生意,下官不仅注意过,也曾认真考虑过,所以还曾特意要求下边闲着的人,要多重视民生经济,多学习一些与人谈生意的技巧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 ??可是上面直接将那些请求入关的小国,都给拒在关外,他们虽然学了,眼看也没什么机会派上用场啊。 ??何广成还真不知道这件事,一时有些语塞,不过他随后就反应过来。 ??“只要你们用心学了,尽量多做准备了就行,朝廷肯定会给你们发挥本事的机会,你们还可以再多学些,多学些总没错,那有句古话说得好,磨刀不误砍柴工,反正本官十分确定,朝廷对你们寄予厚望,迟早会有给你们派重任的那天。” ??听到上官说得如此肯定,鸿胪寺正顿时生出无限信心,精神抖擞地应下。 ??“有大人的这句准话,下官这心里就踏实多了,您放心,下官这就回去给他们下任务,让他们再多学些,最好都能学成百事通,样样都能拿出手,保证将来不会给您丢脸,让朝廷失望。” ??看着对方斗志昂扬地退下,转身离开的背影,何广成莫名感到有些心虚。 ??他只能确定上面一边将那些异国都拒之关外,却又没有抽调走鸿胪中闲置的官员,肯定还有任用。 ??但他真不确定上面将会如何用鸿胪寺的这些人,毕竟当今皇上经常不按理出牌,让人根本预料不到对方下一步的打算。 ??只能通过对方偶尔有意无意间透露出的某些信息,从中分析出一二,还不能保证全对。 ??因为皇上总能做出各种让人难以预料,或是匪夷所思的决定,让人觉得两人的脑子长得不一样。 ??不过可以确定的是,不管朝廷对鸿胪寺的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,绝对不会存在鸿胪寺正所猜测的那种情况,换一批小国来大安打秋风?怎么可能! ??毕竟皇上已经当朝宣布,他的仁义大度只会泽及大安百姓,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明确的信号。 ??第一百二十八章 ??鸿胪寺的想法被上官给按下去后, 虽然仍有其他朝臣也对这件事心存异议,但也无济于事,只得不了了之。 ??四月底的时候,何昌逸的大舅母和小舅母带着人进京, 时隔多年后, 再次重返这座京城, 这些人的心情都颇为激动。 ??随着她们乘坐的马车驶入京中,她们才发现,印象中多年没什么变化的京城,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,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。 ??不管是街那川流如织的行人, 还是道路两旁的商铺房屋, 都已发生巨大的变化。 ??何昌逸的大嫂朱秀雅透过掀开帘子的车窗往外看,忍不住感慨道 ??“这京里,看着比我们离开前,要热闹得多啊。” ??想起在来时的路上见到那些, 左书意的大堂嫂崔文月接过话道。 ??“何止这京中, 这上京的路,不仅变得又宽又平, 人也多了不少啊,过去要走一两个月的时间,现在只要不到一个月,就走到地方了。” ??左书意的母亲洛氏神情复杂的点头, “是啊,谁能想到, 短短十多年过去, 竟已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呢?” ??变化的不仅是这些环境, 还有她们这些人的身份经历,如今重返故地,心中很难平静。 ??洛氏的大嫂李氏拍拍她的手道,“谁能想到,我们还有重回京中的这一天呢,而且还是为小逸操办喜事,你也不要忧心,我们这次上京,说不定能将小意的亲事也一块给料理妥当。” ??想到何昌逸在信中隐晦提及的那些内容,洛氏点点头道。 ??“希望能一切顺利吧,那孩子的运气,真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好,唉。” ??生来本是国公府的小公子,因为是同辈中年龄最小的嫡公子,在家里受尽宠爱,结果不满三周岁,就赶上家中遭遇大变。 ??金尊玉贵的公子沦落成连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都不如的罪臣之子,好在这种生活没两年,就在当今圣上的宽赦下,成为良民之子,生活待遇得到巨大改善。 ??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,与昔日国公府小公子的待遇有着天差地别,在她儿子左书意的印象中,早就彻底没了对国公府的印象。 ??这样也有好处,可以踏实本分的当个普通百姓家的孩子,从小不骄不躁,用心习得一身本事,还成功在京中谋得官身。 ??知道小儿子出息了,洛氏一直以为小儿子这是时来运转,她以后算是可以对他放心了。 ??可是事实证明,她还是放心太早,同样的际遇下,外甥的亲事顺利得不用让他的父母操半点心,她儿子却感情受挫,这运气,也真是没谁了。 ??朱秀雅温声劝慰道,“小舅母不必忧心,都说好事多磨,等我们弄清楚这里面的具体原因后,再看看该怎么办合适,有我们可以出面,肯定要比他们两个大小伙子方便。” ??说话间,马车已将他们送到秀林坊外,李氏拿出地址看了看胡同口的门牌。 ??“秀林坊十一巷,应该就是这里,一零五号院,应该在这个巷道里面,这马车方便进去吗?” ??李氏的话音刚落,就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响起。 ??“方便进,进去后,想要出来的时候,只需进院掉个头就行,老身刚才好像听到你们提起一零五号院,你们可是小何、小左的家中人?” ??听到声音的李氏转身,就看到一个身衣着朴素的老妇人,带着一名中年妇人拎着装满菜的篮子站在一旁,跟她们解释巷子里的情况。 ??想到儿子在信中提及的那些人中,提得最多的就是对他们照顾有加的隔壁邻居,洛氏赶紧笑着福身道。 ??“是的,妾身是左书意的母亲左洛氏,这位是我大嫂左李氏,婶子可是住在隔壁的沈家婶子?” ??沈老太太与吴水芹也赶紧福身还礼,笑着点头道,“是的,这是老身家侄女柳吴氏,你们大老远的过来,肯定是为了小何的亲事吧,这一路辛苦了,快回家中歇歇,小何他们在老身家里放的有备用钥匙。” ??李氏也福了一礼道,“常在外甥与侄儿的信中听到他们提起婶子一家,说是贵府对他们多有照顾,宛如亲生,让我们这些做长辈地,都对婶子一家都感激不尽。” ??沈老太太朗声笑道,“别客气、别客气,是你们会教,将两个孩子都教得知书达理,热心助人,总念别人的好,真要说起来,他们兄弟可没少帮我家忙。” ??双方相互认识并寒暄过后,一起带着三辆马车走进巷子中,吴水芹先一步回家拿来钥匙,给左家与何家人开门。 ??有沈老太太和吴水芹帮忙从旁介绍,左家与何家来的十来人,很快就已弄清楚小院里环境与房屋配置。 ??从沈家人口中得知,何昌逸的亲事已由礼部尚书亲自出面,走完了提亲、定亲的流程,只差一个成亲后,两家人都感到非常意外。 ??虽然他们也已知道瑞王在出海前,特意写信给当今圣上,将小儿子的亲事托付给对方。 ??但是在他们看来,这个托付,也就是请对方帮何昌逸指婚,这在先帝朝时,是一种很常见的表忠心方式。 ??没想到当今圣上竟然如此有心,不仅大费周章的为何昌逸举办一场‘相亲会’,还在何昌逸有了意中人后,派礼部尚书代就操办亲事,毫不掩饰地表现宫里高度重视的态度。 ??得知瑞王的长媳,次子与次媳,还左家人一起进京中的事,正宁帝少不了又要感慨一番物是人非,何殊却顾不上这些。 ??最近返航的船队不仅带回大笔的金银与大批货物,还带回的有大量最新消息。 ??其中不仅包括其它岛国的消息,还有幕浮岛的一些消息,船队本身并没有进入幕浮岛周围的海域,而是在约定好的海域,接到定海水师派回的传信人员。 ??何殊也没想到,瑞王他们去了幕浮岛后,短时间内,就凭带去的大批人手站稳脚跟。 ??在幕浮岛的本土势力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,迅速利用借力打力的方式,拉拢一批本土势力合作,打击一部分势力,短短数月内,就让幕浮岛上的势力重新洗牌。 ??忙着与那些本土势力周旋的同时,瑞王对所占地盘内的百姓施行仁政,与民休养生息。 ??不但免费给那些失去家园的流民发放土地,还教导当地人采用更先进的大安种植技术,还不吝发放来自大安的一些农作物种子,除此之外,还教本地人更为先进的造房技术。 ??这些举措让那些在大量本土势力的战乱中艰难求生的百姓,有了喘息之机,春种过去,瑞王的仁贤之名已经遍传整个幕浮岛。 ??都知道有位出身于海外一个大国,因遭遇意外而流亡到他们幕浮岛的王,因其自身经历坎坷,特别怜悯他们这些同样流亡在外,无家可归的百姓。 ??只要能够进入那位王的领地,只需完成王的手下安排的一些工作,不仅可以得到免费的食物,生病还能得到医治。 ??正式落户后,不仅可以得到免费的宅基地,还能得到一块土地的种植权,只需缴纳很少的税收,连种子都可以从王那里赊欠,等到收获的时候再还上。 ??这是在战乱中挣扎求生多年的幕浮岛本地百姓,做梦都不敢奢望的好事,认为瑞王就是上天赐给他们幕浮岛,前来解救他们的王。 ??人们因此而燃起生的希望,想方设法地争相赶往瑞王所在的领地,因为那里有着可以让人活下去的机会。 ??因带去的人手充足,所备物资虽然有限,可是他们从那些被收编或是击败的本土势力那里,相继收缴了大批物资。